镀层标记代号a (B类b)  | 公称镀层 厚度/μm  | 铬酸盐 处理标记c  | 第1次出现白色腐蚀物时间/h  | 第1次出现红色铁锈时间/h  | |
镉镀层  | 锌镀层  | ||||
Fe/Zn或Fe/Cd3c1A  | 3d  | A  | 2  | 24  | 12  | 
Fe/Zn或Fe/Cd3c1B  | B  | 6  | 24  | 12  | |
Fe/Zn或Fe/Cd3c2C  | C  | 24  | 36  | 24  | |
Fe/Zn或Fe/Cd3c2D  | D  | 24  | 36  | 24  | |
Fe/Zn或Fe/Cd5c1A  | 5  | A  | 6  | 48  | 24  | 
Fe/Zn或Fe/Cd5c1B  | B  | 12  | 72  | 36  | |
Fe/Zn或Fe/Cd5c2C  | C  | 48  | 120  | 72  | |
Fe/Zn或Fe/Cd5c2D  | D  | 72  | 168  | 96  | |
Fe/Zn或Fe/Cd5Bk  | BK  | 12  | /  | /  | |
Fe/Zn或Fe/Cd8c1A  | 8  | A  | 6  | 96  | 48  | 
Fe/Zn或Fe/Cd8c1B  | B  | 24  | 120  | 72  | |
Fe/Zn或Fe/Cd8c2C  | C  | 72  | 168  | 120  | |
Fe/Zn或Fe/Cd8c2D  | D  | 96  | 192  | 144  | |
Fe/Zn或Fe/Cd8Bk  | BK  | 24  | 120  | 72  | |
Fe/Zn或Fe/Cd12c1A  | 12  | A  | 6  | 144  | 72  | 
Fe/Zn或Fe/Cd12c1B  | B  | 24  | 192  | 96  | |
Fe/Zn或Fe/Cd12c2C  | C  | 72  | 240  | 144  | |
Fe/Zn或Fe/Cd12c2D  | D  | 96  | 264  | 168  | |
Fe/Zn或Fe/Cd12Bk  | BK  | 24  | 192  | 96  | |
Fe/Zn或Fe/Cd25c1A  | 25  | A  | 尚无合适数据  | ||
Fe/Zn或Fe/Cd25c1B  | B  | ||||
Fe/Zn或Fe/Cd25c2C  | C  | ||||
Fe/Zn或Fe/Cd25c2D  | D  | ||||
Fe/Zn或Fe/Cd25Bk  | BK  | ||||
a、锌镀层的类型代号,见GB/T 9799;镉镀层的类型代号,见GB/T 13346。 b、代号标记方法,见第13章。 c、铬酸盐处理的标记,见下表。 d、薄镀层削弱铬酸盐处理的性能。  | |||||
分级  | 类型代号  | 类型  | 典型外观  | 防护性  | 
1  | A  | 光亮  | 透明的、光亮的、有时带轻微的蓝色  | 轻度,如:手持时的防锈或者 在中等腐蚀条件下防高湿  | 
B  | 漂白  | 略带彩虹色且透明的  | ||
2  | C  | 彩虹  | 黄彩虹色的  | 相当好,包括对某些有气氛的 防护  | 
D  | 不透明  | 橄榄绿隐约可见棕色或青铜色  | ||
  | Bka  | 黑色  | 略带彩虹色的黑色  | 不同程度的腐蚀防护性  | 
注:本表比GB/T 9800补充了黑色处理。  | ||||
a、除A~D外,还可选择黑色膜层。  | ||||
镀层标记a(B类b)  | 有效表面第1次出现红色铁锈  | ||||
铜或铜合金基体  | 铁金属材料基体  | 中性盐雾试验 (NSS)e  | 铜加速盐雾 试验(CASS)  | ||
镍  | 镍+铬c,d  | 镍c  | 镍+铬或铜+镍+铬c,d  | ||
Cu/Ni 3b  | Cu/Ni 3b Cr r  | Fe/Ni 5b  | Fe/Ni 5b Cr  | /  | /  | 
Cu/Ni 5b  | Cu/Ni 5b Cr r  | Fe/Ni 10b  | Fe/Ni 10b Cr Fe/Cu 10Ni 5b Cr r  | 12h  | _f  | 
C u/Ni 10b  | Cu/Ni 10b Cr r  | Fe/Ni 20b  | Fe/Ni 20b Cr Fe/Cu 20Ni 10b Cr r  | 48h  | _f  | 
Cu/Ni 20b  | Cu/Ni 20b Cr r  | Fe/Ni 30b  | Fe/Ni 30b Cr  | /  | 8h  | 
不推荐  | Cu/Ni 30b Cr r  | 不推荐  | Fe/Ni 40b Cr  | /  | 16h  | 
a、镍镀层的类型代号,见GB/T 9797。 b、代号标记方法,见第13章。 c、“b”表示光亮镍镀层,而“d”表示镀层双层镍。 d、“r”表示普通套镀铬,最小厚度0.3μm。 e、对Ni/Cr镀层,通常不规定进行中性盐雾试验(NSS)。 f、对较薄的镀层,在铜加速盐雾试验(CASS)中,由于实施时间太短而无意义。  | |||||
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镍、镍+铬、铜+镍和铜+镍+铬电镀层
紧固件 钢制紧固件氢脆基本原理
紧固件 非电解锌片涂层
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
金属加工液 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和测定方法
机械镀锌
 紧固件表面处理 耐腐蚀不锈钢的钝化处理
热浸镀锌螺纹在内螺纹上容纳镀锌层
热浸镀锌螺纹—在外螺纹上容纳镀锌层
紧固件 热浸锌工艺 (ISO 10684:2004, IDT)
金属覆盖层 镍电沉积层
化学转化膜 钢铁黑色氧化膜 规范和试验方法 (ISO 11408:1999,MOD)
锌铬涂层 - 技术条件
电镀层厚度的技术要求
紧固件电镀后的去除氢脆措施
非电解锌片涂层(达克罗技术要求)
磷化 - 热处理指南(消除应力)
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
金属镀层 附加无铬Cr (VI) 处理的铁或钢表面锌和锌合金静电镀层
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
 紧固件 非电解锌粉覆盖层
紧固件一电镀涂层系统
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大气腐蚀性 分类、测定和评估
 紧固件 热浸镀锌层
 耐蚀不锈钢紧固件的钝化
金属镀层 镍的电镀层
电镀锌和镉镀层上的铬酸盐转化膜
金属涂层 铁或钢上的铜镍铬电镀层
金属及其他无机镀层 - 对铁或钢进行辅助处理的锌电镀层
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镍、镍+铬、铜+镍和铜+镍+铬电镀层
钢铁上的电气镀锌层
金属覆盖层 锌镍合金电镀层
钢铁制件粉末渗锌
航空航天系列 紧固件的电解镀银
金属的防腐蚀保护 用于铁和钢上的锌的电解镀层及补充处理
紧固件 表面不连续性 螺母
紧固件 表面不连续性 第1部分:一般要求的螺栓、螺钉、螺柱
紧固件 表面不连续性 第3部分:特殊要求的螺栓、螺钉、螺柱
水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
螺纹部件的电镀层规范.第1部分:钢制部件的镀镉层.第2部分:钢制部件的镀锌层
汽车用达克罗涂层
 螺纹紧固件预涂微胶囊厌氧干膜胶
金属镀覆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原则与厚度系列
钢铁镀锌层规范
飞机用紧固件涂铝通用规范